配资查询网站 科创观察员 | 从一项院地合作重大成果辅酶Q10水稻说开去
未来吃饭就能获取辅酶Q10?这并非异想天开。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共同创制了辅酶Q10水稻。这项重要原创成果不仅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配资查询网站,还获得另一份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的青睐——同步对该成果进行亮点点评。
辰山科学研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共建。这项成果堪称院地合作模式的典范。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何深化院地合作、涌现更多突破性成果是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辰山植物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上海辰山植物园在建立之初,就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迅速完成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组长招募。
作为院地合作的载体之一,辰山科学研究中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在辰山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编制创新。“课题组长是中国科学院编制,研究助理是地方编制,他们可以在一起开展深度合作。”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辰山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永红告诉解放日报记者。
陈晓亚院士既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也是辰山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对于此次辅酶Q10水稻的重大突破,他很是感慨:“如果没有上海辰山植物园,我们很难想象如何获得134种不同科属的植物样品。”
近年来,在院地合作模式下,辰山科学研究中心在植物代谢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例如与国际合作伙伴发布了甘薯基因组图谱,开创了复杂基因组解析新方法。
人才培养同样受益于院地合作模式。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张余告诉记者,依托这一平台,双方课题组之间有深入的交流和碰撞。此次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辰山植物园青年科研人员许晶晶,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成长。
【建立适应院地合作的人才评价体系】
眼下,上海辰山国家植物园正在筹建中,这为院地合作不断探索植物科学新边界提供了新的契机。
放眼有着众多科研院所的上海,正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主线,加快向“强功能”跃升。深化院地合作,上海有多方面独特优势——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有着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承接基础。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为院地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具有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城市文化,对新思想、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包容度,这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开展跨界合作和创新探索。
当下,深化院地合作,上海不妨再“跨前一步”。除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还可构建协同管理机制配资查询网站,建立适应院地合作的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人才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