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怎么样才合法 解码宝安“一园一链”机器人生态圈 这个机器人产业园为何快人一步
编者按配资怎么样才合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与深圳产业大区,宝安如何在产业新旧动能转化之间先行探索,发挥示范作用?
宝安的回答是:聚焦“向新”,以“新”破局!2025年,深圳宝安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十新”开局,通过政策创新、产业升级、空间重构三大维度,加速向全球先进制造业高地迈进。
聚“势”成潮,为全国探路!深圳商报联合宝安区委宣传部,集结多家高端智库,开展“聚焦宝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度解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宝安“新”路径,书写一座城区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样本。
在这里,一幢大楼就能组成一条生产链,一个园区就能构筑一个生态圈。
穿梭在中粮(福安)机器人科技园内,每隔几步,就能看到一家企业的门头标牌,上面印着“机器人”“机器人研发”或“高精密智造”“半导体”等字样。
望向鳞次栉比的大楼,产业生态相互链接。在这里,瑞芬的产线上珞石机器人的机械手不停地转动搬运着物料,瑞芬科技生产的传感器用在欧铠机器人的研发中,而园区另一家公司则采购了欧铠的AGV(机器人通用底座)。上下游企业就在同一个园区,这样的产业生态,让园区企业跑得始终比别人快半步。
近日,深圳商报“聚焦宝安新兴产业”调研行采访组走进中粮(福安)机器人科技园,探寻宝安机器人生态圈崛起的全球智造新范式。
一个园区藏着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在珞石机器人展厅,技术人员正调试一款新型协作机器人。只见技术人员手握机械手臂末端示范完一套操作之后,协作机器人便能精准复现动作。无需编程就能完成指定操作,大大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
珞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总部在北京,是新一代智能机器头部企业,已取得自主知识产权600余项,成功开发出50余款高性能机器人产品。其华南总部正位于中粮(福安)机器人科技园。
园区内,像这样跨企业合作的例子屡见不鲜。瑞芬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传感器研发的企业,其生产的高精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园区其他企业的机器人研发中。该园区的欧铠机器人采购了瑞芬的传感器用于机械臂的调试和优化,力生公司又采购了欧铠机器人的AGV底座。最终,这些机器人被一家国际物流公司引入生产线,实现了物流车间的智能化升级。
“园区内部的企业合作不仅高效,还减少了很多沟通成本和物流成本。”瑞芬科技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作为宝安区重点打造的两家机器人产业园区之一,这里已经汇聚了100多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产业聚集度高达80%,从核心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研发,再到终端应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其中,40%以上的企业具备核心技术专利。
传统园区蝶变成“隐形冠军”摇篮
如此紧密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并非偶然,而是园区超前布局、精心培育的成果。
20年前,这里还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园,聚集着“三来一补”企业、加工制造业和五金制品厂。2015年,中粮大悦城控股以“机器人产业”为主题对园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园区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一个集孵化器、研发制造空间、产业配套、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并先后孵化培育了超过320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构筑起了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园区的整体产值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最初的3亿元,一路攀升到2024年的32亿元。
园区的成功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升级,更在于软服务的提升。据介绍,中粮大悦城控股构建了“3C运营服务体系”。从基础的物业管理、会议服务,到专业的法律咨询、人力资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再到高端的金融服务、投融资对接,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贴心服务。
这种全方位支持,让园区成为机器人企业趋之若鹜的创新热土。园区空置物业快速被抢定,珞石机器人甚至等了三年,才在园区租到合适的空间。不过,这三年没白等,其刚入园就收获了10多个客户。
在这样的土壤中,一批批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艾贝特从最初租用一层办公室的“创业小将”,成长到如今产值突破2亿元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目前,园区已培育出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工业园区,是深圳产业的“摇篮”。中粮(福安)机器人科技园的崛起,正是宝安区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在宝安,一幢大楼组成一条生产链,一个园区构筑一个机器人生态圈,在AI赋能下,走出了一条传统园区蝶变跃升的“新范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配资怎么样才合法,机器人将不再仅仅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它们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生活中的智能助手……未来,更多机器人将从宝安走向全球,让“中国智造”闪耀国际舞台。